资料分析中常用名词解释(3)
发表于:2012-06-26 01:02: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
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是通过建立国民经济监测系统,利用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和预警模型,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所选择的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性指标中,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若干指标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对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反映的当时国民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最后,通过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态势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选择和确定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最好是按月度或季度收集整理;第二,计算各指标指数,即各指标本期的实际值与上年同期的数值相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用以制定预警信号;第三,确定各个灯区的临界限,将各指标指数按照各种临界限划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浅蓝灯区和蓝灯区五个区间,并将五个区间依次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第四,根据确定灯号分数的标准,将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各指标的指数转换为灯号分数;第五,综合各指标的灯号分数,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进行预警信号的分析。当预警信号亮出绿灯,表示当时的经济景气比较稳定,可在稳定中采取一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当预警信号亮出黄灯,说明经济稍热,当预警信号亮出红灯时,说明已经过热,必须采取有力的紧缩措施;蓝灯表示已进入萧条,必须采取强有力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
目前北京市统计局采用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选择以下12个指标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银行贷款余额、职工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零售物价指数、营业税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独立核算企业销售收入、海关出口总值、财政支出。
以上指标得分相加,48分以上为红灯区(热);42-48分为黄灯区(偏热);30-42分为绿灯区(正常)、24-30分为浅蓝灯区(偏冷);24分以下为蓝灯区(冷)。
采用经济景气打分和综合评分的方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应用方便。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运用这种方法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极其复杂的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来说,必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定性分析的作用,不宜片面强调这种方法的作用。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既然两个都是“速度”,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发展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 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增长速度= ──────────────────
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