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电子教材(3)
发表于:2012-06-28 23:26: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第十二章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之间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其经济关系由当初少数国家联合起来经
营矿产资源的组织,演变成成员国家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出现对其经济和货币政策
有其重要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及世
界经济的发展及变化。
核心概念: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地区经济一体化
一、地区经济一体化概念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
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拟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
策,甚至通过建立起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
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
二、地区经济一体化形式
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形式,在此,按贸易壁垒的程度划分为六
种:
(一)优惠贸易安排
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实
行特别的关税优惠。如1932年英国与其成员国建立的英联邦特惠制;二战后的“东南亚国
家联盟(东盟)”1977年签订了成员国间实行特惠贸易安排协议。
(二)自由贸易区
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贸易区,在商品交换领域,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免征商
品贸易关税,但各成员国仍然保持对非成员国商品的各自的贸易壁垒。如欧洲自用贸易联
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三)关税同盟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缔结的彼此之间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税率的同盟,是较高
层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特点是在同盟内部取消所有的贸易限制,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共
同建立起对同盟外国家的统一的关税税率,其目的就是使成员国以整体的力量在统一关税市
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共同市场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起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
特别是在实现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实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共同市场内的自由移
动。如欧洲共同体在20世纪70年代即达到此阶段。
(五)经济同盟
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统一市场的自由流动,对外建立统一关税制
度,而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并使政策方面的差异逐步
缩小,从而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有机的
经济实体。如目前的欧洲同盟。其特征是超国家的一些机构(特别是货币银行方面)开始
出现并行使职能
(六)完全经济一体化
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完全统
一,在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商品、劳务、人员、资本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此时的一体化
已经从经济联盟扩展到政治联盟。目前欧盟正向此形式迈进。
三、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
(一)亚洲经济一体化与中国。亚洲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亚洲经济一体化必然的要
求。亚洲贸易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其区域内贸易
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在1985年到?001年期间,东亚地区区内贸易在
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增长了三倍,达到6.5%,区域内贸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到
35%。在这一期间,东亚国家贸易中有大约11%转向到区域内贸易,80%的区域内贸易额
集中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双方的贸易额猛
增,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温家宝总理访印,中国与印度建立自由贸易区
也被提上日程。而中国、日本、韩国的自由贸易关系,也正在艰难的谈判中进展。
(二)区域经济集团与中国。实际上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区域
经济集团和区域政治集团,包括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77国集团。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进程是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的谈判进程当中特别是在中国加人WTO以后开始的,中国
参加一个松散的非体制性的组织,也就是从亚太经合组织算起。
更多内容请点击“点击下载”
下载地址: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