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9)

发表于:2012-07-14 02:38: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1.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
  C.围魏救赵——孙武    D.图穷匕见——荆轲
  2.确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
  A.行政权力
  B.贯彻行政领导人的意图
  C.完成政府任务实施计划的需要
  D.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4.法律制定就是(    )。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活动
  B.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法律的活动
  C.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
  D.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除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5.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针灸          B.济公的传说
  C.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  D.青岛“啤酒节”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围魏救赵的提出者是孙膑,它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故本题答案为C。
  2.D【解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政府职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选项A和B明显错误;选项C只是政府职能的责任,而不是依据。所以答案为D。
  3.C【解析】“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影,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之间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A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筷子插入水中看上去变弯是一个道理。B也是光的折射。故本题答案为C。
   4.D【解析】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所以答案为D。
  5.D【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A、B、C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D除外。故本题答案为D。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