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13)
发表于:2012-08-24 21:4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1.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
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2.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干部政绩,这种做法意味着( )。
A. GDP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 GDP不能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 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 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3.《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被译成一二百种文字,出版1000多次。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2008年是纪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 )。
A.130年 B.150年 C.160年 D.180年
4.“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幅对联适用于( )。
A.吊唁道士 B.哀挽恩师
C.恩师八十寿辰 D.书院大门
5.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
A.2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B.3000元,增幅超过200元
C.4000元,增幅超过300元 D.5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答案与解析】
1.A【解析】通常,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就会上升,二者呈正比例。
2.C【解析】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意味着在实践中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同时重视社会的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它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能够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对这一指标的统计,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故A、B项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规定不符,不能入选。
3.C【解析】《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在1848年1月发表。
4.B【答案】B从“音容宛在”和“手泽犹存”这两个词来看,这应该是写给去世的人的,C、D 两项排除。“乐道安贫”的“道”不是指“道士”的道,而是指信仰、信念,A 项排除,“因材施教”这个词是形容老师的词语。综上所述,只有B项符合。
5.C【解析】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40元,比2006年增加553元。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