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政法干警考试之刑法学(43)

发表于:2012-09-05 22:0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2012年政法干警招录工作已启动,各省招录公告正陆续发布,相关信息建议考生及时关注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资讯专题。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9月15日,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为申论及行测,距离笔试还剩一个多月复习时间,为此天路公考网专家专家对法律基础知识中刑法学进行了整理罗列,考生可进行备考复习。

  第四节 侵犯名誉、人格的犯罪
  一、侮辱罪
  (一)概念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诽谤罪(第246条)
  (一)概念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认定
  1、区分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权、名誉权;主观上都是故意。区别在于行为手段不同。
  2、区分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都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区别在于所捏造事实的性质不同和犯罪目的不同。

  第五节 侵犯民主权利的犯罪
  一、侵犯通信自由罪(第252条)
  (一)概念
  侵犯通讯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自然人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第253条第1款)
  (一)概念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是指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邮政部门的正常秩序,又包括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邮政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报复陷害罪(第254条)
  (一)概念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机关的正常秩序,又包括公民的民主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
  四、破坏选举罪(第256条)
  (一)概念
  破坏选举罪,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的选举制度,又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