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公务员时政热点:三问“南海争端

发表于:2012-05-16 01:5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4月份以来,“黄岩岛事件”及南海争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否因此改变?对海洋权益保护而言,是否需要立法,并建立“海洋警卫队”?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楠来、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
  1问:外交战略应否改变?
  外交优先,但决不放弃权益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记者:在处理黄岩岛问题上,考验着中国的战略智慧,有声音认为中国该改变一下应对策略,你怎么看?
  金灿荣:就目前看,中国大方向没变,还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整个国家还是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在处理问题时坚持外交优先。之前,在黄岩岛问题上,一般是中国的执法船来了,他们就走;中国的执法船走了,他们再回来。不过,这一次,遇到了一个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是菲律宾的强硬立场,留下来不打算走了。
  记者:面对菲律宾的强硬立场,中国该怎么办?
  金灿荣:和平发展,外交优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权益,对这一点,外界有些误解,但并不矛盾。如果确实侵犯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中国也是会动用一些手段的。
  记者:哪些手段?
  金灿荣:比如经济手段,可能会抵制菲律宾的香蕉出口,这是菲律宾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当然,也不排除军事上做好准备,战术性反击一下。
  记者:“打”还是“谈”,临界点在哪里?
  金灿荣:鉴于菲律宾的“错误判断”,中国主观上不会攻击,关键就看双方互动过程中,菲律宾是适时收敛,适可而止,还是误判形势、继续强硬。
  记者:就是所说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金灿荣:是有这层意思,即使是采取军事手段,也是服务于中国的政治战略。为什么这一次南海争端会升级,根源在于菲律宾的误判。第一,美国的介入,让菲律宾存有幻想;第二,国内经济较为糟糕,菲律宾想把注意力引向国外;第三,尽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没变,但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变了,尤其是自主设计的“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中国航母平台的海试成功,尤其在南海方面,有了更为立体的防护,这些都让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记者: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中国不仅仅是和菲律宾一个国家存在争端,还有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黄岩岛事件的解决,能为其他争端提供什么借鉴?
  金灿荣:在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不要给外界造成误解,把“和平发展”理解为“放弃武力”,把“外交优先”理解为“维稳优先”。我们要给自己的政策和主张留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不能让对方一下子看透底牌,这样才会避免对方的一些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