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舍五入”怎样体现教育公平

发表于:2012-07-04 02:20: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江苏扬中黄同学中考分数为600.4分,而该市扬中高级中学在统招录取时,分数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黄同学成绩被算作600分。同时另外3名中考分别为599.6分、599.6分和599.9分的学生成绩也被算作600分。最终黄同学因语数外成绩排名靠后,缴纳了择校费才得以升入高中。(7月2日《扬子晚报》)

    “四舍五入”法在一些日常的数据统计中经常能遇到,但其所造成的误差也显而易见。中考录取分数也采取此法,则让人疑问重重。成绩是学生的命根,虽相差0.1分,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四舍五入”取分法,显然体现不了录取的公平原则。

    对于这一结果,扬中市招办顾主任表示,“现在3万元算什么呢?任何事情,绝对的公平不存在”。对扬中市招办的做法以及回应,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起码有几点是需要厘清的:其一,既然录取分数按整数计算,那么阅卷评分标准就应该做出更改,避免出现小数点以后的分数才公平。其二,对超过分数线的学生,应该有录取名额的预留方案,而不是生硬坚持统招录取的名额数。

    “四舍五入”的做法用于招生录取,不仅有违录取的公平原则,也不符合以分数定招生的规定。既然传统的原则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经此折腾造成高分落榜,低分反而被录取,出台此政策的招办必须付一定的责任。通过这件事情,造成了学生多交了三万元择校费,并且影响到了学生的自信心,其心理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

    由此事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在目前情况下,以分数论成败的合理性、公平性毋庸置疑,既然我们采取这种做法,那就要尽量创造利于措施实施的公平环境。如果因为我们成年人的懒政,而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教育的意义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