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民证”背后的“谐音畸变”歪风

发表于:2012-07-13 02:22: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湖北利川旅游“我靠重庆”的广告风波未平,恩施旅游广告又引争议。昨日,武汉市民刘先生称:“景区号称要为市民颁发‘凉民证’,创意是谐音于日军侵略时所发的‘良民证’,很伤感情!”恩施旅游局表示,这是广告公司所为,与旅游局无关。(7月11日《武汉晚报》)

    谐音的好处在于够诙谐、幽默,能够让人产生无限想象,比如有广告宣传沐浴器时用了“随心所浴”,既让人赏心悦目,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谐音往往也会倒人胃口,比如早前出现的“叫春的城市”,虽然够吸引人的眼球,却让人感到极其低俗。就湖北恩施的“凉民证”而言,不仅低俗,还有伤害民族感情的嫌疑。

    “良民证”是日军侵略时所发的一种殖民凭证,带有严重伤害中华民族的意味,出于民族感情的需要,任何广告用词都应该避而远之。事实却是,旅游景区堂而皇之地打出了“出位”的广告,尽管旅游部门表示这一设计是广告代理公司所为,可是如果没有实名的举发,这种严重挑战民族情感的做法是不是就会进行下去呢?

    在广告用语的使用上,本应秉持着憧憬美好、寓意财富、蕴涵吉祥、高雅文明等理念,使之既有浓郁的个性色彩,又彰显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时代印记。可现实往往是,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广告宣传趋于低俗化、变态和恶搞随处可见,原来被鄙视、不屑和唾弃的糟粕,竟成了标榜时尚的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谐音畸变”的歪风,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比如山东济南市某玩具店的店名是“稀特乐”(希特勒),再如,在江苏南京市有家餐馆名为“八锅联君”(八国联军),还有武汉的“独品餐厅”(毒品餐厅)。诸如此类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嘲弄庄严的做法,严重损害社会价值观,也将使文明社会蒙上厚厚的尘土。

    从“叫春的城市”再到如今的“凉民证”,这股“谐音畸变”的歪风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刹住这股歪风,笔者认为,管理部门不仅要叫停此类恶俗广告,也要进一步规范广告等用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语言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