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岂能上演“古代墨刑”?

发表于:2012-09-28 01:03: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日前有家长投诉称,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有老师给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盖个蓝墨水的印章,以示批评。学校此举引起社会质疑。
  
  “蓝墨水印章”让人诧异。古代曾有给犯人脸上刺字之“墨刑”,如今却出现给差生脸上盖章之“损招”。古人一旦被刺印,即是“黥余之人”,人格和面容同时被毁损,是一种莫大的羞辱。而老师在差生脸上盖章,这同样不啻为对学生人格的羞辱。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正如陶行知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乍看起来,“盖章教育”好像是恨铁不成钢,然而正如西谚有云:“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这种做法,恐怕对学生是激励不足,危害有余。
  
  用起“蓝墨水印章”的损招,显然是开错了药方。给所谓的“差生”脸上盖章,不仅羞辱孩子的人格与尊严、伤害孩子的肉体和精神,也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与现代社会文明格格不入。只能让人们看到,教育赖以生存的说服、疏导等功能正在被弱化或丧失。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人的观念是在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夹缝里形成的。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取决于直接包围他的“教育小环境”。正如耶鲁哲学教授马格利特所言,“羞辱把一个人从人类共同体中革除,使一个人失去了基本把持。”当学生终日耳濡目染“蓝墨水印章”处罚时,又岂能期待其长大后不用权力去规训意见不同者?又如何寄希望于其成为现代文明进程的推进者?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面对那些有小毛病的学生,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教师,不妨投入足够时间、精力和耐心,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千万别干类似古代“墨刑”这样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