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体验式倡导”变了味?

发表于:2012-10-19 01:4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有关部门在“世界粮食日”当天发起的饥饿体验活动,并未随着活动结束而淡出公众视线,随之而来的“作秀”、“炒作”等质疑,令相关活动者始料未及。从报道来看,为了让体验活动顺利开展,一些单位的食堂竟然也很“配合”地关闭,让需要就餐者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此做法,难免使一场“倡导”活动因“胁迫”成分而变了味,此种做法引人质疑,发人深思。
  
  应该承认,倡导参与饥饿体验活动的初衷值得肯定,但不能盲目地认为所有人都该参与。正如医学专家所言,对体重过瘦的人,饥饿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不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还可能导致贫血。患有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参加饥饿体验很可能加重病情。
  
  作为倡导参与的社会活动,应该遵循自愿原则。不能因为有领导倡导,为了效果更加显著,就无视职工身体素质的多样性和现实需要,将食堂关闭,逼迫职工向领导看齐。这样的做法,未免使一场应该倡导、很有意义的活动变了味。
  
  这些年来,人们见识过不少类似的场景:无论什么活动,领导一倡导,群众就很踊跃。这其中当然不排除领导倡导的示范效应,但是否也存在非正常因素?媒体曾有报道,某单位为了助人为乐献爱心,员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心”就已经从工资中被扣除了。领导在单位“有意无意地”表示,将把员工献爱心的行为,作为评判员工日常工作的参考。如此种种,使员工的爱心和自发行为,因为本不应有的干扰而变得不再纯洁。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接触更加频繁,一些时尚、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国内,被国人欣然接受。其实无论是最近倡导节约粮食的饥饿体验,还是近几年来倡导人们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的“每月少开一天车”、“全球熄灯一小时”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对社会的关心、对环境的关爱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公德意识。这也足以说明,群众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其实很高。
  
  相信群众的自觉意识,丢掉不合时宜的领导意志,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宣传,加大倡导,人们自会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毕竟,社会文明风尚的演进,不能指望短时期完成,更不能靠变味的胁迫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