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法治思维
发表于:2012-11-16 00:2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阅读提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姜明安教授
我对“法治思维”的概念体会颇深。不管是平时关于“法治思维与改革发展”的讲座受到地方官员的热捧,还是此次这一理念被写进十八大报告,都是因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有法可依;此外,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还有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而最优的解决之道,就是执政者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还有一个背景,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此次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是基于前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究竟什么才是法治思维?我的回答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都应不断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如在行为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法律的地方,应及时主动纠偏。
领导干部如何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第一步要加强对领导法治观念的培训,内容可包括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政为民、权力制约等。另外,还可以在干部的考评中设立“依法执政”的指标,用法治的标准来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