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72)

发表于:2012-08-24 21:11: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1.自然资源稀缺,产权就非常重要。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到发达国家农牧业地区看过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铁丝网,这完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难怪有一本书说铁丝网是十九世纪人类社会十大发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
  A.产权的划分要有法律来保障
  B.铁丝网只有在法制社会才起作用
  C.法律能约束君子但不能约束小人
  D.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2.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了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了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说道:“快乐极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勤劳地工作是快乐的源泉
  B.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就会收获快乐
  C.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D.快乐的体验来自于心灵的智慧
  3.《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表达感情的特点是形神结合,以感情引起体动,以体动表达感情,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舞蹈是内心情感的直观形象表现
  B.舞蹈是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
  C.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于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
  D.舞蹈的灵魂源自内心情感
  4.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科举为明清两朝培养了大量人才
  B.科举的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
  C.科举是一种笼络读书人的有效方法
  D.科举对民间的读书风气起了推动作用
  5.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好处大于坏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注意题干中“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意思为法律可以约束小人的行为,故C项表达意思与题干不符。
  2.C。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一群年轻人寻找快乐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快乐来源于为了一个明确目标努力工作的过程。B项把“积极的心态”作为快乐的来源,D项把“心灵的智慧”作为快乐的来源,都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表述过于浅显,没有深度,不如C项表述准确,可排除。
  3.C。文段用《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足之蹈之也”指出人在无法用语言甚至唱歌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会用舞蹈来抒发。接着通过介绍舞蹈表达感情的特点来说明舞蹈的艺术魅力,即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故正确答案为C。
  4.D。解析:本段文字先指出明清两代,由于科举制度所以产生了百万计的读书人,然后这些人大多成了各地生活的知识分子,普及了知识,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的向心力。故而主要是说明科举对知识普及和读书风气的推动作用,因此选D项。文字并没有提到“人才”,提到的是“读书人”和“知识分子”,且A项也不是主旨意思,排除;科举的目的文中并没有提到,只是说可以间接的维持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因此排除B项;C项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体现出“笼络读书人”的意思。
  5.D。解析:本段话通过“寂寞可以使诗人写出不朽的诗篇”这一例子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寂寞,寂寞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同时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到一个境界。因此选项D正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