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75)
发表于:2012-08-30 21:42: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1.有一对母女很喜欢小鸟,但她们反对养鸟,因为养鸟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相反,她们非常热衷于放生活动,认为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有一次,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偶然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道理是( )。
A.很多放生活动看似慈善,实则是对生灵的变相侵害
B.行善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要让慈善变了味
C.要警惕那种打着慈善的幌子趁机牟利的行为
D.行善要讲究真心诚意,伪善是可耻的
2.由于华尔街的声望和各类金融产品的资信大跌,“两房”等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变得无人问津,上周房利美债券收益率比同期国债高出1.8%(9月份仅高出0.7%),投资者仍敬而远之。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结果,便是证券市场资金流的呆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没办法搞到贷款了,不论买房、购车还是上学都变得困难重重,因为那些原本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机构,如今因债券滞销,变得囊空如洗。
对本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金融危机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重创
B.美国债券滞销且后果严重
C.华尔街声望以及金融产品资信下跌吓跑投资者
D.证券市场资金呆滞,投资者敬而远之
3.克隆虽不是自然选择,但大自然只是想要人类传递自己的基因,若克隆有助于此,就不是在冒犯大自然。况且克隆并非是新东西。在不少的物种需要改善繁殖效率时,人类介入这个过程并没有被看成是固有的不自然。但这不能让人类克隆成为迫切的事情,因为还有许多复杂问题需要考虑。人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进行可能产出病态婴儿的科学实验是否合乎伦理道德。
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克隆人类并没有违背自然规律
B.克隆能够帮助人类传递基因
C.克隆人类需慎重
D.克隆人类似乎违背伦理道德
4.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 )。
A.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会导致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
B.书籍与电视传播信息的手段的异同
C.通过电视传播信息会减少人们思考的时间
D.悠久的传统、历史都必须通过书籍来传播而不是电视
5.通过此次网谈,我们发现中国网民对韩国还不是很了解,或是被错误消息误导,曲解事实的情况很多。许多中国网民至今还认为韩国的端午祭抄袭了中国的端午节。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
A.中国网民对韩国有一种仇恨情绪
B.作者认为韩国的端午祭并没有抄袭中国的端午节
C.韩国的端午祭抄袭了中国的端午节
D.韩国人经常误解中国网民
【答案及解析】
1.D。解析:D项错误,由文段中的“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以及这对母女的热衷可知,这些人行善确实是出于真心的,并不是伪善。故本题答案选D。
2.B。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共两句话,第一句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债券滞销的情况,第二句是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B。A项属无中生有,过度联想;C项和D项表述错误。
3.C。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前三句对克隆一直持支持态度,意图论证克隆并不违背自然规律。第四句转折,指出即使不违背自然规律,人类克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慎重考虑,持这一观点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成熟的克隆技术很可能会产生道德问题。本题可以通过关键字迅速破解,“但”字转折,其后为主旨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两项以次为主;D项是文中没有提到的主观态度。
4.A。解析:这段材料选自周国平的《波兹曼的诅咒》。材料分别介绍了以文字和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下的受众特征,说明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会导致人们思考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B中的“传播信息的手段的异同”没有切中材料要害。 C没有揭示出两种对比下的深刻涵义。D中的“必须通过书籍来传播而不是电视”违背了常识,也不是材料的推论。
5.B。解析:这是一道细节推断题。A项错误,偷换概念,文段说明中国网民还不很了解韩国,并没有说中国网民仇恨韩国。C项错误,这是许多网民的看法,从文段首句提出的“中国网民对韩国还不是很了解”可知,作者认为韩国的端午祭并没有抄袭中国的端午节。D项错误,这里说的是中国网民误解韩国的情况,而选项D颠倒了主客体。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