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及考试分析
发表于:2013-10-15 16:46:0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201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及考试分析
天路公考 裴亦非
2014年度国考《公告》《大纲》及《招生简章》已正式公布,本年度共招录 130多个职位,招考人数达1.9万人,较比2013年减少了约1万人。公告中进一步加大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考录力度,并明确了具体指标,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招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央直属市(地)级机构职位、县(区)级及以下职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0%左右的职位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这些政策起到了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的导向作用,体现了我党一贯倡导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就业观、价值观。
2014年考试大纲与2013年考试大纲的表述方式基本一致,所选例题没有变化,说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具体分析如下。
言语理解与表达
结合近三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题量非常稳定,主要考查考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下,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以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大纲中明确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但近年的考试实际情况仍然是逻辑填空与片段阅读两种题型,其中,主旨题是片段阅读的主要考查题型。因此,可以预见,2014年的考试内容将会延续2013年考试特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三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年份 |
逻辑填空 |
语句表达 |
阅读理解 |
共计 |
2013年 |
20 |
0 |
20 |
40 |
2012年 |
20 |
0 |
20 |
40 |
2011年 |
20 |
0 |
20 |
40 |
数量关系
对于这部分内容,今年的大纲没有任何变化,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结合三年考试实际来看。虽然大纲中明确常考题型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但近三年数字推理的题型没有出现在国考的试卷中,预测今年这种题型出现的几率不大,同时考生要注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数量关系三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年份 |
数字推理 |
数学运算 |
共计 |
2012年 |
0 |
15 |
15 |
2011年 |
0 |
15 |
15 |
2011年 |
0 |
15 |
15 |
判断推理
大纲表明,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从2013年的考试情况看,图形推理加大了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由以前的一道题增加为2道题目;类比推理的难度较小,是考生容易得分的题目;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题目的阅读量较比往年有所增加,其难度由此加大,而逻辑判断题目中论证类题目中的加强和削弱型一直是判断推理部分的重头戏,所占比重基本在60%左右。结合三年考试实际来看,2014年判断推理的题型题量仍然延续2013年的格局,
判断推理三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年份 |
图形推理 |
定义判断 |
类比推理 |
逻辑判断 |
共计 |
2013年 |
10 |
10 |
10 |
10 |
40 |
2012年 |
10 |
10 |
5 |
10 |
35 |
2011年 |
10 |
10 |
10 |
10 |
40 |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从2013年的考试实践可以看出资料分析侧重对在综合资料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推算,弱化了数字计算。结合三年的考试实际,这部分考试内容,将以复合型资料为主,对考生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考查有所偏重。
资料分析三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年份 |
文字型材料 |
图形材料 |
表格材料 |
复合型材料 |
共计 |
2013年 |
5 |
0 |
0 |
15 |
20 |
2012年 |
5 |
0 |
5 |
10 |
20 |
2011年 |
5 |
0 |
0 |
10 |
15 |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2013年的考试突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题目中歌曲与历史、诗歌与历史事件关系的题目强调了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非单学科的考查。结合三年的考试实际可以看出,近年来常识判断的考试内容越来越侧重对文化、时政的考查,同时强调了依据其他常识进行推断的能力的测查。
常识判断三年考试内容及题量统计表
年份 |
时政 |
法律 |
文化 |
历史 |
地 理 |
经济 |
科技 |
医学 |
物理 |
生物 |
军事 |
能源 |
生活 常识 |
共计 |
13年 |
3 |
3 |
3 |
1 |
3 |
2 |
1 |
1 |
1 |
2 |
20 |
|||
12年 |
5 |
2 |
6 |
1 |
1 |
2 |
0 |
1 |
3 |
0 |
0 |
0 |
4 |
25 |
11年 |
4 |
3 |
4 |
4 |
2 |
2 |
2 |
0 |
0 |
0 |
1 |
1 |
2 |
25 |
总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在题型题量上仍然会延续2013年的格局,对考生综合知识的运用的考查会有所加强,同时,新的试题形式的出现是这两年出题的一个特点,如,言语理解中“判断关键词”的新形式,判断推理中的“图形分类”的新题型以及图文并用的逻辑判断新形式,常识判断中利用作战图对历史事件的判断等。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不仅要以历年真题为主要复习材料,同时要培养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新的考试形式的应变能力。
申论
2014年考试大纲在申论的表述方面与2013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坚持了按照职位特点进行分类考查的原则。对于报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结合申论三年来的考试实际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概括类试题的形式有所创新,更注重在理解分析的基础进行概括。例如,近年来语句理解性的试题较为突出,这种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以整体资料为背景,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对特定语句内涵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第二,加大对公务性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一些公务性(编者按、宣传稿、公开信、讲话稿、网站短文、发言要点)的试题受到出题者的青睐,特别是2013年这类试题的数量由原来的一道增到两道试题。这些试题都是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考查的范围更广,不再只局限于应用文这个层面,而是已经扩展到凡是机关工作中能够遇到的,可能都会成为考试的考查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以实操能力考查较为突出。
第三,对考生具体事物处理能力与宏观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并重。在申论的试题设置方面,2013年申论试题由以前的四道大题变成五道大题,体现了5个题目可能会成为今后考试的一个常态。同时,除最后一道综合论述题目外,均是针对部分资料的具体问题的概括、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建议、方案及公务性处理的试题,而最后一道论述题目,则侧重考查考生在宏观层面上的综合分析和思辨论述的能力。例如,2012年市(地)级以下职位的申论试题,将公共安全问题提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体现了论述方面的宏观性。另外,2013年申论考试中,综合论述文章的分值由一直40分变为35分,这一变化说明,申论考试的落脚点是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醒考生不仅要注重申论大作文的练习,更应该加大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概括,提出解决方案上下功夫。
第四,题材的综合性突出,注重文化层面的思考。从近三年申论考试情况看,其申论材料往往是在一个主题下,涉及多个领域,其材料的综合性比较突出。如2012年省级以上的申论资料,涉及食品安全、艺术品作假等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弟弟替车祸身亡的哥哥还农民工工资事件、邻居好心搭载老人结果意外身亡,老人子女不要赔、杭州最美妈妈等感人事迹等。特别是2013申论材料内容组成基本上均为案例型材料,这种安排体现出命题人更加看重考查考生透过当前发生的具体事件看到背后深刻含义的能力。从申论主题看,无论是“文化失根”、黄河精神、公共安全文化建设、是道德建设还是传统文化保护都是围绕文化层面的话题,这充分体现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重要工作特点。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关注近段时间的时政热点,如国民素质的提高、公共道德培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网络文化等。
特别注意的是,今年的申论考试时间由以前的150分钟增加到180分,这意味着,申论考试的阅读和写作量有可能有所增加,对此,广大考生应在备考中加强文字表述的练习。
申论三年考试情况统计表
年份 |
题材 |
第一题 |
第二题 |
第三题 |
第四题 |
第五题 |
||
13年 |
省级以上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语句理解 |
分析概括 |
讲解稿 |
撰写网站短文 |
命题作文“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
|
市(地)级以下 |
民族文化保护 |
分析概括 |
分析概括 |
概括 |
撰写发言要点 |
文化建设内容“让……大放异彩”为题 |
||
12年 |
省级 |
道德 |
问题 |
内容概括(编者按) |
分析 |
方案 |
道德建设 |
|
以上 |
滑坡 |
概括 |
||||||
市(地)级以下 |
公共安 |
语句 |
问题 |
宣传稿 |
建议 |
公共安全 |
|
|
全文化 |
理解 |
概括 |
文化建设 |
|||||
11年 |
省级 |
黄河 |
理解概括 |
启示 |
宣传 |
弘扬黄河精神 |
|
|
以上 |
精神 |
分析 |
提纲 |
|||||
市(地)级以下 |
文化“失根” |
问题 |
语句理解 |
公开信 |
解决 |
对“文化失根”的思考 |
|
|
概括 |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