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指导系列三:综合分析的原则
发表于:2015-01-30 10:08:15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综合分析题,是公务员面试中的必考题目,是对考生测试的重要要素之一。一般来讲要求考生对于社会当中的某些现象或对社会中的一些观点给出看法或谈自身的认识,从而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的原则:从微观入手;把握宏观整体;注意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联系;揭示问题的本质。
所谓从微观入手,是指从题目中的具体事物入手,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事情(观点)产生的根源、影响等因素。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历史根源,总是在不断堆积中由各个要素来组成的,不分析这些要素,就无法对整体有充分的认识。
把握宏观整体是指,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国家政策、中心工作等大政方针。其目的是反映考生对时政的关心程度,以及政治敏感度;同时也反映考生思考问题的开阔性。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在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不能就事论事,要有大局观念。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本着联系的观点,将微观与宏观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不能死背硬记一些热点话题,遇到具体事例不管什么情况,硬性套用。要注意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联系,避免形而上学的做法。
我们做这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综合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切记,我们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与当前政府工作有什么关系?它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如果这些问题想清楚了,那么,你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下面以面试真题为例,具体进行综合分析。
例题:
材料一:旭日阳刚《春天里》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反映了农民工群体的真实心声,透露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团体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始终无法被城市接纳的命运。
材料二:某小区的一业主是70多岁的老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结果死了几个月,尸体腐烂后才被人发现,而且是因为小区管理人员上门收物业费才被发现。
结合这两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这显然是一道综合分析类的题目。在解答此题时,要从题目给出的具体事物入手,并将材料反映的问题与当前的热点问题与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材料一反映的是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现实问题,虽然材料没有过多的表现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具体状况,但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各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也是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重点话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相信考生并不陌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能只分析事情的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本质。农民工的问题是城乡户籍二元化制度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城乡户籍制度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区域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量农民工投身于城市建设,他们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落实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例个案,但要通过这个案例看到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爱和管理不仅是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建立相应的老年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是当前政府的工作之一。
题目给出的这两组材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有内在的联系。无论是农民工团体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是70岁老人孤独死去,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的反映,因此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指出,材料反映的两种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滞后的问题,涉及到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养老观念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要围绕加快户籍改革的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区服务管理、转变养老观念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
解答这类问题的原则:从微观入手;把握宏观整体;注意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联系;揭示问题的本质。
所谓从微观入手,是指从题目中的具体事物入手,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事情(观点)产生的根源、影响等因素。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历史根源,总是在不断堆积中由各个要素来组成的,不分析这些要素,就无法对整体有充分的认识。
把握宏观整体是指,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国家政策、中心工作等大政方针。其目的是反映考生对时政的关心程度,以及政治敏感度;同时也反映考生思考问题的开阔性。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在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不能就事论事,要有大局观念。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本着联系的观点,将微观与宏观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不能死背硬记一些热点话题,遇到具体事例不管什么情况,硬性套用。要注意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联系,避免形而上学的做法。
我们做这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综合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切记,我们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与当前政府工作有什么关系?它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如果这些问题想清楚了,那么,你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下面以面试真题为例,具体进行综合分析。
例题:
材料一:旭日阳刚《春天里》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反映了农民工群体的真实心声,透露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团体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始终无法被城市接纳的命运。
材料二:某小区的一业主是70多岁的老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结果死了几个月,尸体腐烂后才被人发现,而且是因为小区管理人员上门收物业费才被发现。
结合这两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这显然是一道综合分析类的题目。在解答此题时,要从题目给出的具体事物入手,并将材料反映的问题与当前的热点问题与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材料一反映的是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现实问题,虽然材料没有过多的表现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具体状况,但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各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也是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重点话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相信考生并不陌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能只分析事情的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本质。农民工的问题是城乡户籍二元化制度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城乡户籍制度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区域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量农民工投身于城市建设,他们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落实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例个案,但要通过这个案例看到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爱和管理不仅是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建立相应的老年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是当前政府的工作之一。
题目给出的这两组材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有内在的联系。无论是农民工团体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是70岁老人孤独死去,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的反映,因此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指出,材料反映的两种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滞后的问题,涉及到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养老观念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要围绕加快户籍改革的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区服务管理、转变养老观念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