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复习原则

发表于:2015-08-18 09:10:16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常识判断,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公务员应知应会的判断能力,既考常识,又考判断,侧重判断,其考查范围包括国情社情、政治、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地理、历史、自然、科技、文化、环境等内容。目前,除公务员考试考常识判断外,事业单位、三支一扶、村官、军转干等公职考试基本都考这些内容,其考查内容相同,可科目名称为公共基础知识或为综合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广泛,知识庞杂,复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即便做了充分的复习也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能运用自如,因此,对常识判断(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科目的准备,重点要学会运用一般常识、结合题目选项信息,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讲,介绍这种推断的解题方法。
        例1:古人有 “朔日”、“望日”之说,其中  “望日”指( )日。
        A.十五          B.十六     C.初一          D.初八
       【答案】A
        假如你并不清楚“朔日”、“望日”之说,我们可借助选项于一般常识进行推断。从题目和选项可知这道题目是有关农历的问题。我国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变换规律形成的历法,在长期生活中,我国人民一般习惯把农历中的初一或十五定为特殊的日子,因此可推断,题目中的答案应该再AC两项中;再根据“朔日”、“望日”的字面意思,望-----看,什么时间可看那,十五可看见月亮,确定为十五。故选A
        例2:计某的父母对其与村民小张谈恋爱极为不满,极力进行破坏,以致发生下列那种行为公安机关不可以主动立案侦查?(   )
        A.当中殴打计某后将其封闭,计某自杀                 
        B.将计某捆绑过紧制其身亡
        C.殴打计谋,将计某打成重伤,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D.先将计某吊起来毒打,后私自将计某许配他人
        【答案】D
        本题涉及法律问题。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讲,更多的应该是按照生活中的常识进行判断,很难运用到法律条文。本题中前三个选项的共同点是出现了死亡,而最后一个是没有出现死亡,再联系生活常识:一般报情况是“民不举,官不究”,而特殊情况是“民不举,官也究”那就是出现了命案的情况下(刑事案件),因此,这样也会选D。
        例3:“六亲不认”是形容一个人不顾亲情做事决绝,这里的“六亲”是指(   )。
        A.父、母、兄、弟、妻、子      B.祖父、祖母、父、母、兄、弟
        C.父、母、兄、弟、子、孙      D.父、母、兄、弟、姐、妹
        【答案】A
        历史上“六亲”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其中《汉书》中的说法后人最为赞同,即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故选A。其实,如果对历史上的说法不清楚的话,根据题干“‘六亲不认’是形容一个人不顾亲情做事决绝”可知,与一个人关系最为亲近的人他也不顾的话,才能足以表达出这种情形,那么只有父、母、兄、弟、妻、子是最亲近的人,即选A。
        通过上面两道例题可以看出,在常识判断(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题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我们不一定全掌握,对于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推断出答案。在推断中,关键要快速找出有用的信息,比如例1中,要抓住农历的特点。而例2是依据四个选项中的特点,并结合日常经验进行推断。例3是根据题干关键词的含义进行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