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之识
发表于:2016-09-23 09:10:23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申论之识
裴亦非
裴亦非
所谓申论之识,是指在准备申论学习之前,需要对申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了解申论的考查要素、考试形式、题型特点以及出题规律等。在以往的培训当中,遇到很多考生,特别关注申论的考试题型、解题方法等,而对申论的本质、申论考查要素等内容不屑了解,认为那些都是虚的东西,对考试成绩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实际不然,如果你不了解申论的考试形式是什么,只是掌握解题技巧,其答案往往流于表面,难于达到出题者的要求。而全面掌握申论的真谛,了解申论考查要素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确能帮助你全面把握申论,对于取得申论好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申论的考查要素
申论的考查要素在每年的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即“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虽然没有反映在试卷的具体题目中,但这种能力却影响考试的整体成绩。申论考试是根据“给定资料”回答试卷提出的问题,如果考生不能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很难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也不能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因此,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考查的几个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
2.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是申论考试的落脚点,也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申论考试中,对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表现在出题方式上主要有: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措施或方案等。例如2016年国考第一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在这种考查中,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3.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特别是对于报考省级以上职位的考生更侧重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例如,2010年国考第二题: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该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2011年国考第二题:“‘给定资料 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16年国考第三题:“‘给定资料4’中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在这种考查中,主要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从历年的真题中可以看出,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报考副省级职位考试的重要题目,而且这种题目的提问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题目不论如何变化,总是与行政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本质是考查报考者的政治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思辨能力的高下。
4.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主要是对于报考市(地)级职位的考生则侧重于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例如,2011年国考真题: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校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 2016年地方联考申论真题:假定你是有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将“比逗咖啡馆”的创业经验向广大学生进行推介。请根据给定资料4—6,归纳总结“比逗咖啡馆”的主要成功经验。在这种考查中,一般都以公务处理类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5.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重要考查目标,也是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主要表现在能运用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和情感,同时能将自己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在申论考试中,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考生运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考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申论考试中,虽然每个题目的考查目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考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能力的发挥,要注意综合能力的运用。同时提醒考生注意,申论考试作为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体系中极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些考查内容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体现,但一定会包含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及创新能力等。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培养这些能力在申论考试中的运用。
二、考试形式和题型特点
申论考试形式为主观性试题。从申论试卷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事项,主要介绍申论考试的基本要求,如考试时间、答题要求等;二是给定资料,一般由数则不具有逻辑关系的资料构成,这些资料一般都来自于新闻媒体,特别是近年来案例类的资料占据主要内容,给定资料的阅读量在6000~8000之间;三是作答要求,即考试题目。考试题目一般为3~5道,地方考试题目的设置一般为4道题目,个别的是3道题目,而国考基本是5到试题,答题的文字量在 2000字左右。
申论题型主要包括:归纳概括类、综合分析类、提出建议类、公务处理类和综合论述类。
1.归纳概括类
归纳概括类题型主要包括: 概括观点、概括主要问题、概括主要原因、概括内容和影响等。例如,2016年国考真题: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2016年贵州申论真题: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代社会中“90后”群体开展创业的扶持。对于这类题目的作答,一般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将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关系提炼、归纳出来,从而体现出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综合分析类
综合分析类的题目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事件分析,即对一个案例谈谈你的看法或受到那种启示。例如,2015年国考真题: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作答要求包括:紧扣材料,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表述有理。二是语句分析,即分析“给定资料”中的某句话的含义。例如,2016年国考真题:“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挖掘,发现其本质内容。
3.提出建议类
提出建议类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中的重要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某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方案或措施。近年来,国考得试题中这类题目都与分析或公务类题目融合在一起,很少出现以往单纯的建议类题目。但这类题目在地方考试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2016年地方联考真题:给定资料3提到“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就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出建议。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给定资料的分析认识,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修正建议或解决的措施,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公务处理类
公务处理类题目是2005年以后出现的新题型,是所有题型中最接近实际公务工作过程的一种,一般要求考生写一份公文或应用文,其内容包括整理汇报一些工作情况、给出一个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就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一份具体的行政处理意见等。例如:2016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第一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
这类题目主要通过以撰写公文或应用文的过程中,按照机关工作的工作程序、思路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考查考生的解决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
5.综合论述类
综合论述类题目是申论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其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这一类题目通常以自拟标题或命题文章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并且限定在一定的字数之内。
这类题目通过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并按照题目要求就某一主题展开论述,以展现考生对事物的分析、认识、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文字的驾驭能力。
三、出题规律
申论考试无论在资料的选择、题目的设置以及出题角度近几年都趋于稳定的状态,这与人才选拔的方向、标准的确定相关。同时,在不影响考查要素的前提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各种考查内容相互融合和渗透性趋于加强的态势。题目的设置很少出现单纯的概括、分析或提出建议的题目,而是将两种或多种几个考点集中融合在一个题目中,这种特点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例如:2016年国考(副省级)第四题:某区一所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该区文明办的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稿。
本题看似是一道公务处理类的应用文写作的题目,但题目中对讲话稿的主题有明确的规定,考生不仅要了解讲话稿的写作常识,而且要把握“给定资料”本质内容,同时还要按照题目要求从区文明办的角度,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号召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文化素养。其内容包括文明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一些问题(概括分析)以及如何做(建议措施)等。
像这类综合能力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受到出题者的青睐,体现了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试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申论考试从本质上说,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模拟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工作思路、立场角度,依照特定的公文写作风格,针对给定资料来完成具体要求的测试,是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机关工作的需要,对应试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种人才测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