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之道

发表于:2016-09-28 11:03:37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申论之道
裴亦非
    所谓申论之道是指在申论作答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因此,申论之道即是指导思想也是申论之法的基础。我在这里讲的申论之道与申论之法就好比作战中的战略与战术战略解决的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而战术解决的是指导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说,申论之道解决的是申论作答的指导思想、站位角度和身份划定等。而申论之道解决的是具体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申论之道中主要讲两个问题,即申论原则之道和申论能力之道。
    一、申论原则之道
    所谓申论原则之道,说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以什么身份、什么角度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会说,只要想考公务员,大家都知道,无非是以公务员的身份,以政府的角度,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错,问题是公务员身份的特点是什么,政府工作的角度为何物,恐怕没有从事过政府工作的人是很难了解的,这也是广大考生困惑的问题之一。
    下面我们以2008年国考申论真题为例,从中认识公务员的身份、政府工作的角度,以及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把握的原则。该申论资料是关于怒江水电资源开发的问题。怒江电资源开发的问题涉及到:当地老百姓、当地政府、专家和代表主流思想的政府部门等不同群体。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所站的角度不同,关心的问题不同,其态度也不同。
    当地老百姓关心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其生活习惯和技能也是适应山区的环境,一旦离开山区是否习惯和适应;同时关心开发怒江水电资源是否能改善现有的生活。
    当地政府从地方的角度以及政绩的角度提出了开发怒江13级水电站的方案,这个方案没有做环境保护论证,也没有作可行性论证,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专家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持反对意见,认为移民问题不是轻易能解决、还有污水问题,建水站不能改变老百姓的生活;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泥沙和地质问题怎么解决;保留生态江,不予开发。另一种持支持态度,认为有利于改善当地贫困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
    代表主流思想的政府部门认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同时,在资料中还给出了宏观的主流思想,即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通过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申论的原则就是要与主流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这里说的是实实在在的一致,并不是唱高调,有的考生说,只要与科学发展观一致就行,不错,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基本思想,但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面的例子中,“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这就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申论的立场是完全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公务员的立场就是要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而不是某个利益集团,包括地方政府的立场上所思所想申论的角度,就是政府工作的角度,通俗的讲就是把握职能与主客体的关系,在怒江水电开发这个案例中,政府的职能,一是制定开发方案,二是在开发过程中行使监管职能。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政府是主体,其客体涉及到 环保、移民等相关群体,在开发中,主体是建设单位,涉及的客体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移民等。在这两个角色中,政府即要站在全社会和发展的角度做好方案(主体)还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工程的完成。
    二、申论能力之道
    所谓申论能力之道就是在完成申论考试所需要所有能力的根本能力。我们知道,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在这些能力中,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而概括能力是申论作答的根本。
    1.基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为什么说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我们来看政府工作决策过程和工作思路,很多人把政府工作看得很复杂,实际上其思路一直都是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这个原则,在申论考试中这个原则主要反映在给定资料中,调查的结果是资料,研究的过程是理解这个资料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透彻的理解给定资料的内涵,找不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可能分析到位,更不能做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根本能力——概括能力
    我们说概括能力是根本,是说,提炼、归纳、概括是申论所有题型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看除概括题型外的其他题型。
    分析类试题:
    给定资料1~6反映了诸多民生问题,谈谈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15分)
    要求:准确、简洁、有深度。字数不超过200字。
    回答这道题目,首先要对资料中反映的诸多民生问题作归纳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否则无从提出理性的态度。
    对策类试题:
    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请你对当前如何建设诚信政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观点正确;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500字。
    在回答这个题目时,既要符合“联系实际”又要符合“有针对性”的要求,首先要对资料中反映的政府不诚信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公务类试题:
    某市将召开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做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7~8,为领导拟一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显然这个讲话稿首先要交待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即现在社会保障事业存在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要作高度的概括,并分析其问题的危害性,从而说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
    综合论述类试题:
    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 字数在1000-1200字
    “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对于综合论述题目,无论是“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还是以某句话“为中心议题 ”,都要对资料所反映的主旨有深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在归纳概括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我们说概括能力是申论能力中的最重要能力。
    我们说阅读理解能力是基础,概括能力是根本,但不表明其他能力就可以忽视,只是说,这两种能力比较重要,而其他能力也必须加强,比如,没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即便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也不能表达给考官。因此,全面提升行政能力和素质是考好申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