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十大关键词与十大流行语
发表于:2017-02-15 16:48:39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这些关键词与流行语,
总有一条刷爆你的朋友圈。
● ●●
2016十大关键词与流行语
每一年的流行语既是当年社会热点的提炼,也是社会心态的表现。眼看着2016年结束啦,是时候总结关键词和流行语了。
新周刊近日公布了2016年十大关键词,“G20峰会”“L型经济”以及“网络直播”等词入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昨日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标”、“葛优躺”等词入选。
快来看看这些热点你都追过吗?
一、十大关键词
来源:新周刊
01.杭州G20峰会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十一次领导人峰会,全球最重要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同10多位嘉宾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西子湖畔。
这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也是中国首次主持、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成人礼,2016年杭州G20峰会则是中国作为一个领导国家的主场外交,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三重领导角色——连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桥梁的构建者、落实已有政策的促进者、全球经济创新增长的助推者。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长期低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新平庸”时代和艰难时期,世界期待中国开出一剂治病良方。
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领导人公报,核准了《创新增长蓝图》等28份含金量十足的成果文件,创下了G20历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一次峰会,为摆脱当前世界经济困局提供新思路,为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指明新方向,推动G20成为名副其实的行动队。
中国也借杭州峰会之机架起了一座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为世界经济走出漫长寒冬点燃了一线希望。(解词/何雄飞)
02.L型经济
L型是中国经济的2016 style。早在1月5日,《人民日报》就采访了“权威人士”,把当时的中国经济定调为“L型增长”,直到今年结束,中国经济并未走出L的长尾。权威人士批判了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代表了中央政府去产能、去库存的决心。
1月11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办的“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报告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提出,当前中国经济呈下行态势且还未见底,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不会呈现“U”或“V”型走势,而将是“L”型走势。他预计,中国经济将以低于7%的增速持续一段时间。
最直接的体现是,老百姓的财富增加速度在下降,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体会到,这一年生意不好做了,钱不好赚了。购买力的下降,最终也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
为了强调这L型的长期性,《人民日报》5月9日再次刊发“权威人士”的《开局首日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权威人士安慰全国人民,说:“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L型经济,是2015年两会中“新常态”一词的经济学解释。L型经济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词语,在西方经济学中,它叫“经济萧条”或者“经济衰退”。
在中国,这个高大上而又有点流行词色彩的经济学概念形象地告诉我们,经济真的一直在下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甚至预测: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解词/邝新华)
03.网络直播
直播,本是传播学中的一枚专业词,被定义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是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播出方式。
然而,到了2016年,在海量人力与财力的助推下,原本的播出方式演变为一种内容形态,原本的电视优势不仅反转为对传统电视平台的冲击,也令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社交媒体一夜之间都成了明日黄花,心有戚戚。
2016年,被业界称为“直播元年”。直播平台超过200家,用户人数达3亿,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90%以上的直播平台背后都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正如当年人人都想当超女,如今人人都在争着开直播当网红。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直播发于秀场,兴于网红,盛于明星。这一年,以MC天佑为代表的玩喊麦的东北青年走入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占据着秀场直播的3/4江山。在王思聪的普及下,网红虽然顶着同一张面孔,展现于公众面前的形态却百花齐放:吃饭睡觉、化妆逛街、健身旅游……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
在以秀场起家的YY、以游戏起家的斗鱼之后,花椒、映客、一直播、陌陌、全民直播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网红的新语境,后来居上。罗振宇和papi酱的一张合影,除了引发1200万元的投资、2200万广告拍卖,也让当红明星、企业家、新闻热点人物走入直播间,撒娇卖萌求打赏。
2016年,百播大战之势已成,如今人们谈论“直播”全然与电视没有了关系。(解词/文莉莎)
04.股市熔断
生于2016年1月1日,卒于1月7日,虽然监管层的措辞是“暂停”,但“熔断机制”或许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最命短而狼狈的重大举措之一。
与股市一样,“熔断机制”属于“舶来品”,简单来说就是:当股票涨跌幅度达到某个“阈值”点位时,暂停或停止交易。其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避免市场价格出现极端变化情况。
针对2015年6月中下旬开始A股市场屡次出现千股跌停涨停的奇观,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宣布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设置5%和7%两档熔断阀值。
2016年1月4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下跌5%触发熔断,13时28分恢复交易,随即跌逾7%,触发熔断最高阈值,两市逾千股跌停,A股暂停交易至收市。1月7日,略微回暖的股市,开盘后仅交易了15分钟,再次经历两次熔断,再次提前收盘。
4个交易日中4次上演,仅用时155分钟A股至少6.66万亿元市值灰飞烟灭。一时间,网络段子、追问、分析、总结铺天盖地而来,市场被愤怒、悲伤、惊慌、错愕的情绪笼罩。
1月8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公告暂停实施“熔断机制”。尽管专家们一致强调,熔断是市场下跌的加速器,而非触发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A股市场迄今为止最短命的政策给股民带来了深深的伤害。伴随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的落马,以及大量人员离职,证监部门已现人才危机。(解词/文莉莎)
05.VR
2016年之所以被称为“VR元年”,是因为2015年时人们都认为,2016年最受期待科技产品中VR占了半数,除了特斯拉Model 3、三星Galaxy S7、iPhone7,便是三大厂商的VR设备——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索尼Play Station VR。
2016年年初,高盛预测,到年底,三大厂商的VR头盔销量都会达到百万部。但数据证明,2016年烧得旺的VR之火只是一场虚火。至2016年10月1日,HTC Vive销量约15万部,Oculus Rift 10万部,而索尼PS VR十一期间还没发货。
VR为2016年资本寒冬烧了一把实火。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VR领域投资有38起,规模为15.4亿元。一些传统企业如凤凰传媒、棕榈园林、华谊兄弟等纷纷进入VR行业。
2016年可能是VR商业化开始的一年,可能是VR从概念到产品切换的一年,也可能是VR概念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一年,更可能是增长乏力的行业希望通过“VR+”开拓新生意的一年。
新锐导演在用VR拍恐怖电影,医生用VR建立三维人体模型察看癌细胞在哪里,旅游部门用VR建立虚拟景点让你不出门就能参观故宫,游戏公司用VR来设计新游戏让你360度全方位作战,电商用VR卖衣服,让你戴上眼镜就能打开模特的衣橱,连“万恶”的房地产开发商都用VR来卖房子。
但凡与VR沾上两毛钱关系的,商家都会四面八方涌来。从做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到做电视机的,从视频网站、在线售票平台到电影院线,从大型影视娱乐公司、体育公司到游戏公司,从搜索公司、电商平台到软件公司和芯片公司,但是,眩晕感是它们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解词/邝新华)
06.北京瘫
歌手大张伟在北京卫视一档访谈节目上说北京孩子没坐相,并现场示范:“好好儿的一把椅子,人家外地孩子坐得笔直,顶多稍微驼背含胸。而北京孩子可倒好,直接出溜儿到底下去了。”
由此引发了关于“北京瘫”的大讨论:除了以大张伟领衔的“京城四瘫”,有好事者还翻出葛优1993年在《我爱我家》中的剧照,认为葛大爷那经典的一躺堪称“北京瘫”的鼻祖。
就像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所说,世界满是恶意,生活处处是坑,人活得太累了,“只有瘫一瘫才能颠覆这个毫无意义的穷忙”。
收藏家马未都是北京人,他说北京人以前不这样,所谓“北京瘫”是“文革”后才出现的:“文革”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导致人变颓;内心颓的外在表现,就是身体的瘫。
颓是爱谁谁,爷就不伺候了,不玩了;在年轻人身上呈现出来的“我差不多是个废人”“生无可恋”等状态则应该称为“丧”:那是网红青蛙的强颜欢笑、日本漫画形象懒蛋蛋的随时瘫软,以及咸鱼眼角的那一滴泪——它们都是丧文化的典型符号。
所以《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了新神曲,人人都觉得自己被掏空:身体被掏空、钱包被掏空,更令人焦虑的是,自己可能本来就是空的,又何来掏空一说……种种无力,最终在歌中找到了出口:不要加班!不要加班!不要加班!(解词/谭山山)
07.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中国社会的一颗大毒瘤。
很少人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骗子们或隐身于“诈骗之乡”“诈骗专业村”,或远避东南亚,手握由金牌编剧编好的剧本,假冒公检法、证券经纪、领导、亲友,或说涉案要冻结资金,或说金融理财,或说转账救急,或说机票退改签,或说购物退款,或说退税退款……
有准女大学生被骗郁结身亡,有大学教授被骗千万,有病人被骗光救命钱。仅2015年,全国公安电信诈骗立案就达5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达222亿元。2016年1至10月,全国公安打掉电信网络诈骗团伙6822个,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7万名,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8亿元,紧急止付挽损48.7亿元。
电信诈骗这种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不但造成了受害者的财产损失,加剧了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了社会秩序,还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为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通讯运营商实行100%实名制,银行推出账户分类管理新规,央行推出ATM转账24小时内可撤回举措。
越是自信的人越容易上当,再有警惕性的人都有可能被骗。要摘除电信诈骗这颗大毒瘤,
一是公民个人信息能真正得到保护,
二是相关部门能真正扎好篱笆高举利剑,三是每个人都要多读点书多看点报多上上网,掌握常识,在骗术升级之前就拥有防骗免疫力。(解词/何雄飞)
08.诗与远方
“诗和远方”这种汪国真式的表达早就有人用过,为它设置“苟且”这个对立项,以彰显其神性,则是高晓松的创造。在为许巍写的新歌中,他写道:“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诗和远方”与“苟且”的对比,正如同张爱玲对白玫瑰和红玫瑰的经典论述:得到的是“苟且”,得不到的是“诗和远方”;而你的“苟且”,可能是他人的“诗和远方”,反之亦然。
如果把现实理解为“苟且”,“诗和远方”未必是抛弃现在的生活去远方、去追寻虚无缥缈的梦想,而应该理解为现实中开出的花,是苟且中的诗意。
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一样的,那就是苟且着,偶尔抬起头看看星空。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就能将庸常的生活过出意义、过出诗意。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多学学日本人,他们善于在小日子中发现美,即使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做到极致就是美。比如“寿司之神”小野次郎,人们能从他娴熟的技法中发现“明丽的音乐性”。
如果连眼前的事都做不好,那么即使跑到远方,还是一样苟且。学者李松蔚说得好:“再怎样苟且过活的人,心总是要有一个寄托。这寄托纵然近在咫尺,也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解词/谭山山)
09.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用心造、用心活。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今天,当“中国制造”占领世界,背负的却是粗制滥造的恶名,急之国需要向日本学、向德国学,“中国制造”急需进化为“中国精造”“中国创造”。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是一场“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国家也从过去的“抑制消费”“合理引导消费”变成今天的“刺激消费”“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中国不缺钱,就缺好货,在消费这件事情上,人们只会用钱包投信任票。
中国正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需要一场从屌丝消费迈向中产消费的升级和革命。中国人需要通过消费重新学习什么才是好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解词/何雄飞)
10.吃瓜群众
“吃瓜”究竟何时取代“围观”,原始出处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是在这一两年发生的事。
至于吃的到底是瓜子还是西瓜,有两种说法:一是吃瓜子。“吃瓜”是一个网络用语,也是一种盖楼、刷屏礼仪,在一个有趣的话题之下,围观群众惯例用诸如“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等句子表达关注。二是真的吃瓜。
不管吃的是瓜子还是西瓜,按照语词专家黄集伟的理解,“与简单的‘围观’比,‘吃瓜群众’中伴随动作的添加让那本就盲从的一瞥变得愈发漫不经心”。
围观是个中性词,它的几个变体如“看客”“旁观者”以及“吃瓜”则具有情感倾向:“看客”和“旁观者”都有隐含的指控性质,表示一个人在面对恶性事件时选择了不作为;“吃瓜”虽是戏谑的说法,但也含有漠不关心的意味。
作为“围观群众”的进化版,“吃瓜群众”的参与感、表现欲更强了。他们不甘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主动出击,加入“观光团”,务求抢到前排“强势围观”,和当事人联手完成一台台大戏——在那一刻,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不再是渺小的nobody。我“吃瓜”,故我在。(解词/谭山山)
一、十大流行语
来源:咬文嚼字
01.洪荒之力
在2015年热播的仙侠剧《花千骨》中“洪荒之力”频频出现,指的是法力无边且无法控制的妖神之力。
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决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02.吃瓜群众
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不发言只围观的网民,被称为“吃瓜群众”。
现在使用范围扩大,凡是对某议题不了解或有意保持沉默的围观者,都可称“吃瓜群众”。
03.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04.小目标
现在的这个词出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口。
他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中谈到“很多年轻人想当首富”的话题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
于是网友纷纷吐槽:“这个目标确实有点小”(反语)……其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多含讥讽和自嘲的意味。
05.一言不合就XX
现在流行的“一言不合就XX”,和2015年末举行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有关,这次大赛主办方的办赛态度极其粗疏,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
一些网民便在其百度贴吧中贴出低俗内容以表示愤怒,导致贴吧被封,网络上把传播低俗内容的行为叫“开车”。
于是有人评论道:“现在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开车。”随着使用的泛化,“一言不合”和后面的XX失去了语义上的逻辑联系,仅仅表示“突然”“任性”“动不动”的意思。
06.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很脆弱,随时都有打碎的可能。
今年3月31日,一个叫“喃东尼”的画师在其微博上贴出了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这组漫画很快受到追捧,网民纷纷配上新的文字,掀起了一场“翻船体”造句大赛,凡是“搞砸”的事情都可以搭配。
07.供给侧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在2016年“两会”上,“供给侧改革”又被反复提及,成为新闻媒体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已在各行各业展开。
08.葛优躺
今年7月25日,一组“葛优躺”表情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
其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
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葛优躺”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这个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09.套路
2016年流行语中的“套路”旧瓶装新酒。
其“套”不是“成套”“成系统”的意思,而是指“圈套”“老套”。
“套路”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等;有时也指人们早已习惯的约定俗成的处理各种事情的手段、方式、方法等。
10.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谐音。
今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了一视频:“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由于带有浓厚的当地口音,“难受,想哭”听上去成了“蓝瘦,香菇”。
这一谐音既有调侃味又有形象感,立马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些大学的食堂还跟风推出了“蓝瘦香菇”炒菜(合炒西蓝花、瘦肉、香菇),随后还有人抢注了蓝瘦香菇实业有限公司。
“蓝瘦,香菇”的流行,迎合了年轻人在表达上的游戏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