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试热点三:再现“打车难”引焦虑

发表于:2017-02-15 16:41:4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热点回顾】
据网友反映,不止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近期同样遭遇很久未被提及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很多人吐槽称,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的概率,往往得加价。甚至有人把滴滴打车的广告词改成了“滴滴一下,马上加价”。按照网友的说法,出租车拒载、网约车加价,已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原因分析】
实际上,这次打车难问题重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市场离不开供求关系,价格就是供求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准备回家过年的乘客多了,跑机场、火车站的车子也多了,市区短程的出租车、网约车相应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外来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也要回家,那么提供打车服务的车子就会减少。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供求矛盾就容易激化。临近春节出现打车难问题,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除了节日原因、供求矛盾,今年还叠加了非市场的政策因素。随着网约车新规出台和实施,北京、上海等对网约车作出籍贯与车辆限制的大城市,打车难问题越发突出。
有一个例子很耐人寻味,尽管从发动机功率、车辆年限、安全系统三个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但目前南京街头的35万辆网约车中还是只有10%的车辆符合准入条件,其余九成网约车都面临退出的命运。
如果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时候想必会有不少人充当快车司机,加入赚快钱的行列。但是,相关新规却让大量网约车司机退出(或准备退出)市场,阻止了人们加入这个行业的热情。针对司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了,钱越来越不好赚,还可能随时被当作非法营运处理,这些因素使得在大城市的网约车司机成为了“高危”职业。在从业人员不断退出市场的背景下,碰到春运这种需求高峰期,打车难就成了必然。
就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由于供求关系骤变,加上原本有效缓解打车难问题的网约车市场受政策制约而正在不断萎缩,导致若干城市出现大面积打车难的现象。
【提出批评】
对网约车的高门槛其实是对巡游出租车的一种变相保护,也是对传统出租车的垄断进一步强化。现在南京传出这类出租车收费将改为全天候双程计费就是一个明证,也意味着传统出租车涨价将不可避免。按说,网约车、出租车改革应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可现在无论是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却越改越贵,且带来打车难重现的弊端,这显然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改革和结果,也说明这一改革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提出建议】
当前该反思的是,各地的网约车新规是否阻止了这个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只有当网约车不受到那么多政策限制,门槛没那么高,才能更好地根据市场变化作出有效应对。
既然打车难重现,是网约车门槛过高造成的,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措施降低网约车的准入门槛,让大多数网约车能上路经营,这样打车难重现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能考虑到老百姓的诉求,尽快为目前大部分网约车面临退出的困境解套。
另外,从长远来看,网约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事物,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经不起公众都打车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发展重心。出租车与网约车只是也只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
最后,从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还可以提升私家车的使用效率,促进顺风车和拼车的推广。
北京上海对于顺风车、拼车并没有作限制,而这两样真正体现分享精神的形式,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在存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使用效率的方式来助力解决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