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轮渡成新“网红”市民春节排长队重温记忆

发表于:2019-02-11 16:18:02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  
分享到:
http://cq.people.com.cn/NMediaFile/2019/0211/LOCAL201902110245000541440636889.jpg \

朝天门至弹子石码头轮渡正在靠岸。陈琦 摄

       你有多久没坐轮渡了?曾几何时轮渡是重庆市民唯一的过江工具,呜呜的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

  这个春节黄金周,刚刚复航开通的弹子石—朝天门两江轮渡再成“网红”,吸引了不少“老重庆”和外地游客的青睐。记者从重庆市客轮公司获悉,进入春节长假后,弹子石—朝天门航线每日约5000人次乘船。

  大年初五下午,在弹子石老街附近的码头,等待坐轮渡的游客排起了百米长队。许多市民拖家带口到弹子石老街码头乘坐过江轮渡,看着周边的变化,大家努力搜寻当年的场景,时光仿佛回到从前……

\
市民结伴体验“新轮渡”。陈琦 摄

     “以前到弹子石码头要下很长一段陡坡,周边都是厂区旧房子”,“那时看江对岸的朝天门很远得嘛,现在感觉好近了哦”。人群中,满满都是回忆。

        从北京返渝探亲的陆静特意和家人赶来重温儿时回忆。她说,自己从小就在弹子石长大,对过河船有很深的情感。“听到过江渡轮的汽笛声,就感觉很温暖。这是年少美好的记忆,一辈子也忘不掉。”

  像陆静一样来怀念过去的乘客还有不少。“在我们小时候,哪个说没坐过船都要遭笑,后来桥越修越多,过河船就越来越少了。”55岁的邓先生感慨地说。“快20年没坐过河船了,现在的轮渡比当年宽大舒适了不少。”  

\
春节期间,不少外地游客体验山城水上交通工具。  陈琦 摄

  作为江边上的城市,轮渡是很多老重庆的生活记忆,也是最具重庆特色的交通工具。上世纪80年代是其最辉煌的时候,当时,重庆市客轮公司总共有轮渡近40艘,过江航线多达19条,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一张小小的船票承载了多少市民的回忆。1990年代随着主城区桥梁增加、轨道线网延伸,市轮渡的客运压力大幅度缓解,在隧道、大桥、地铁、公交构成的城市立体交通网中,重庆轮渡多数已经“退居二线”。

  到2011年,主城轮渡只剩下朝天门-江北嘴-野猫溪这一条航线。尽管乘坐轮渡的客流少了,但是轮渡却是许多老重庆人无法磨灭的回忆。              

\
船长尹正航驾驶交运轮渡02号航行在江面上。陈琦 摄

    近几年,随着重庆旅游业的不断兴起,不少外地游客开始青睐坐两江游。因为坐轮渡能在江中看两江四岸不一样的景致,被称为继索道高空俯瞰之后,对3D重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玩法。

       伴随两江游的火爆,轮渡也开始朝着旅游方向发展。此后朝天门到洋人街的观光轮渡开通,传统的轮渡船变成了上下层的观光游船,逐渐成为重庆市民“怀旧”和外地游客“尝鲜”的一种方式。

       47岁的尹正航,和他的名字一样,注定与船结缘。17岁就跟随师傅跑船,如今是交运轮渡02号的船长,记者在驾驶室看到他,尹正航正用步话机与周边过往船只进行安全对话。春节以来,已连续工作多日的尹正航与船员们打足精神,全力面对水上“春运”。

\  
弹子石轮渡码头  陈琦 摄

     “虽然忙碌,但感到很充实。看到大家对轮渡的热情这么高,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日子盼了好多年了。”尹正航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不光有“老重庆”前来重温记忆,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专程来体验坐“过河船”。

        轮渡甲板上,从陕西汉中来渝旅游的李莉一家兴奋地拿起手机不停拍照。她告诉记者,上午已经和家人打卡了网红景点长江索道,听说过江轮渡看山城别有韵味,她们又赶来体验一番。

\
游客结伴体验弹子石至朝天门码头轮渡。 陈琦 摄

    “坐在船上看朝天门两江交汇和在岸上看的感觉不一样,更立体、更漂亮。”李莉抱着女儿开心地说。

       今年1月,朝天门至弹子石轮渡航线复航。另外新增大竹林至朝天门轮渡,这条航线涵盖了朝天门、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站、鎏嘉码头、磁器口等重庆著名地标,也是唯一能在船上看网红景点“轻轨穿楼”的轮渡航线。进入春节长假后,两条航线同样火爆。

  记者从重庆客轮公司了解到,下一步还将以朝天门为中心,开通至广阳岛、马桑溪古镇等具有特色的轮渡航线,依托水上交通串联“两江四岸”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让乘客体验不一样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