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1)
发表于:2020-07-15 17:34:40 来源:天路公考网 浏览:
字体:【小 中 大】
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的行为,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予以坚决 。
A.禁止
B.制止
C.杜绝
D.阻止
央视国际的《每周质量报告》____,目前我国很多突发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因病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家____,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导致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依次填人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披露 透露
B.揭露 泄露
C.透露 披露
D.暴露 披露
有人分析过成功学的基本讲义和习惯用词,发现它们几乎就是人类世界已知的公理。不能否认,从这些廉价、方便、 ,但又貌似永远正确的道理中,我们似乎获得了营养甚至是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一味地 于所谓的“成功之道”,放弃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则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与自己最初的想象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唾手可得 沉迷 渐行渐远
B.轻而易举 沉浸 南辕北辙
C.手到擒来 沉湎 大相径庭
D.一蹴而就 沉溺 相去甚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选汇 力不从心
B.遴选 力能扛鼎
C.汇编 捉襟见肘
D.辑录 鞭长莫及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人群当中.这些信息就算是错误的也会很快传开, ,网友很容易被误导,手机的信息也一样。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差不齐 稗官野史
B.不可多得 众口铄金
C.汗牛充栋 道听途说
D.各式各样 三人成虎
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不同侧重点的辨析和语境搭配。
“禁止”、“制止”、“阻止”、“杜绝”都有不让做某事的意思。“禁止”只限于不合理的事情,态度强硬,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加以阻止。“制止”也只限于不合理的事情,但往往是事发之后加以阻止。“阻止”使用范围较广,所“阻止”的某事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可以是事发之前、事发之时。“杜绝”意为彻底阻断不让做某事。材料中不让做的事情是“滥砍滥伐森林”,是不合理的事情,且必须在事发之前阻止。“坚决”表明态度强硬,排除B、D。滥砍滥伐的行为不可能彻底断绝、禁止,用“杜绝”程度太深,排除C。因此“禁止”最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不同侧重点辨析和语境搭配。
“揭露”一般是指不好的东西,比如揭露罪行;“泄露”通常是指秘密等比较机密的东西,比如泄露考题。“暴露”指显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比如暴露目标,暴露身份。因此,本题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披露”通常是由旁观者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布、发表;“透露”通常是由当事者有意或无意地公开一些事情。根据本题中两个主体“《每周质量报告》”和“专家”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披露/透露”。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成语与实词的混搭辨析。
根据文意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入与“廉价、方便”意思相近的词,“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手到擒来”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都不能形容道理,先排除C、D项。A项“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了,与道理搭配合适。
第二空关键词“但是”表明比获得动力更进一步,“一味地”表面持续吸收成功学。沉迷和沉浸意思相近,但沉迷多指负面的事物,此处更合适。“沉溺”多指陷入不良境地,“沉湎”比喻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指思维活动或者境界,与文中“成功之道”相比,这两个词程度过重。
第三空,放弃体验和思考意味着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渐行渐远”指离本来确定的人生目标、方向、信仰等方面越来越远,侧重表达慢慢地越来越远,而其他三个选项强调的是差距、区别。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成语混合辨析题。本题切入点在第二个空,表述的意思为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应填“力不从心”。第一个空对应前面的句子,可知书的种类多, “选汇”指选择并加以汇总,符合文意。故答案为A。
5.答案:
解析: 第一空,“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由“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瓶碰“可知,“不可多得”与文意矛盾,排除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用来修饰“信息”不恰当,排除C。第二夺,“稗官野史”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南“这些信息就算是错误的也会很快传开”可知,“三人成虎”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D。
下载地址: